行业资讯 首页 > 行业资讯 > 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准高效治污


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准高效治污
汇彩无纺科技
时间:2018.11.21
点击数:1331

在2018年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上,主办方中国环境报社发布了2018年智慧环保创新案例。在会议期间举办的圆桌会上,代表们结合创新案例,就如何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实行精细管理和精准治污展开了热烈讨论。

  提高管理效率,保障数据真实

  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环境管理提供科技支撑,各地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监测数据报表多、临时性报告多、专业性强、技术管理低,以及数据需要靠人工逐条核减等,这些都使监测部门面临着工作量大和任务繁重的难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湘潭市环境监测站在湖南省率先建成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实验室人员、仪器、物资、分析方法、环境标准等全部信息的集中管理,为监测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湘潭市环境监测站站长丁华介绍说,系统通过数据的智能化审核、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自动汇总、报表报告一键生成、监测任务跟踪更智能化功能,提高了数据审核工作准确率、数据评价工作效率,达到了监测数据溯源管理的需求。

  “系统还实现了采测分离任务的标准化管理和监测数据的可视化管理。简单说,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系统就像我们的得力助手,使工作更规范。”丁华说。

  应用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环境监测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助力环境监察工作,打击数据造假。

  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室主任石敬华表示,近年来监测数据造假的一个特点往往是通过修改工作参数进行造假,“隐蔽性强,消除痕迹非常快”。

  为此,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室建成了利用物联网和智能分析技术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研发新型数据采集仪器,以便传统设备在上传监测数据的同时,把自动检测设备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上传到环保部门。

  “如果工作状态一旦异常,可进行标记,参数一旦被修改,超出正常范围可立即报警,并固定修改证据。” 石敬华介绍。

  “还可以用视频的形式对企业进行监管。” 商洛市环保局环境监控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王凯悦补充道,商洛市已建成196个实时视频监控点位,对重点污染源厂区、排污口、尾矿库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24小时实时视频监控,“这弥补了部门人员不足、传统的检查方式受检查时间和检查频次限制的问题”。

  “大数据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思维”

  近年来,各地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探索环境治理模式,平台的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如何实现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与会代表和嘉宾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大数据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思维。” 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室主任王健就表示,大数据并不仅仅是海量的数据,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数据分析规律,用来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优化思维方式。通过数据整合来优化生态环保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

  对此,石敬华表示了赞同:“大数据不等于大量数据,大数据的核心在于数据之间的关联、融合,从而找出新的价值,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他表示,信息公开同样需要互联网思维。目前,山东正在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研发一款真正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监测信息公开APP软件,让公众真正愿意用,引导他们积极投身污染治理和环保工作。

  作为智慧环保的供应商,深圳市博安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互联网大数据在环境管理领域的发展也提出了建议。公司副总裁马占军表示,当前环境管理的目标更明确、数据更多元、技术更综合,但是很多地方还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闭环管理。

  他建议,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要围绕环境质量改善这一目标设计,并把原有的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空气质量自动监控数据以及超站、微型站的数据全部组织起。

  “在建设过程中,建议更多使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技术。”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李旭文表示,卫星的生态遥感信息宏观、直观和客观的特点,能为精准治污、热点网格、排污特征情况进行分析。

  此次圆桌会议开得热烈而富有成效,虽然结束时间已到,但嘉宾代表们讨论热情依然不减,并纷纷表示此次会议内容丰富,为大数据运用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